close

孚佑帝君聖紀

孚佑帝君即純陽祖師,姓呂諱嵒,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號回道人,中原河中府永樂縣人。續文獻通考:「呂嵒字洞賓,蒲洲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已時生,異香滿室,天樂浮空,有白鶴飛人帳中忽不見。」辭海:「呂洞賓,唐京兆人,名嵒,一作巖;字洞賓,號純陽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年已六十四歲。因浪遊江湖,遇鍾離權,受延命之術。初居終南山,後權又攜之鶴嶺,悉傳以上真秘訣。洞賓既得道,兼明天遁劍,乃歷江、淮、湘潭、岳、顎、兩浙間,人莫能識,自回道人,世以為八仙之一,亦稱呂祖,元封「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神仙鑑云:「呂祖係古聖王皇覃氏降凡,於唐貞觀丙午四年四月十四日生,名紹先。父諱讓,初為太子右庶子,遷海洲刺史、母王夫人,就蓐於林檎樹下,異香滿徑、及長,身高八尺二寸,面淡黃,笑臉,微麻,三髭鬚,年二十,娶劉校尉女,雖結褵而未近之、武後時,二舉進士不第。天授二年,已四十六歲,父強命赴試,因與童寄兒,往長安,遇鍾離祖酒肆,授枕作『黃樑夢』醒而悟,遂棄家,隨鍾離祖至終南山鶴嶺修道,因改其名嵒,字洞賓。」呂祖彙集亦云:「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因遊長安,遇正陽祖師,同憩酒肆中,仙師親自執爨,炊「黃樑飯」,嵒困倦,仙師授以如意枕,遂就之熟睡,夢中升沉萬態,榮悴多端,恍然夢覺,炊尚未熟,不禁俯仰長嘆,仙師笑吟曰『黃樑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嵒驚問,仙師曰:子適來之夢,五十年間直同一瞬,得不足喜,喪何足憂,必須大覺,而後知此為一夢也,嵒乃感悟,遂拜仙師,求授度世之術。」呂祖全書呂祖本傳云:「呂祖既得鍾離祖之道,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初遊江淮試靈劍,除長蛟之害。至洞庭湖登岳陽樓獨酌,鍾離祖忽降曰:『來踐前約,上帝命汝及眷屬,悉居荊山洞府,子之名字,已注玉清籍中。』三月十八日引拜苦竹真君,傳日月交弁之法,年五十三歸宗廬山,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自是隱顯變化不一;唯其誓願宏大,是以浮沉濁世,行化度人,雖愚夫愚婦,罔不聞名起敬。」呂祖得道後,嘗於唐、宋、元、明間,歷顯靈異,而各地廟祀不絕。呂祖由仙道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前輩得道高人,與少陽帝君、正陽帝君、大道帝君、輔極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並開道教全真南北二宗,傳世文獻至多,著名經典則有大洞仙經、醒心經、破迷經及無極寶懺等,對道教貢獻之大,影響之深,罕與倫比。呂祖出生年份,有貞元四年及貞觀兩午等數種說法,尚無新的證據予以肯定某種記載,但民間紀念呂祖的慶典日則以四月十四日的神誕,及五月二十日的得道飛昇日為準。至有人撰文聲言呂祖曾經參黃能皈佛教的說法,不但荒誕不經,而且褻瀆神明,實在不足師法,但視呂祖法相莊嚴,仍然頭頂九樑華陽巾,身披八卦鶴敞衣,既未剃髪,又未另號法名,即是不攻自破,消除信仰汙染的最好證明。

呂祖在道教史上是轉型期中的人物,茲將其特別具有影響力的幾點扼要概述:(一)呂祖對鍾離祖師說:「度盡眾生,方可上升」,其入世精神是宗教史上最有價值的創見;(二)宋史有陳希夷的傳,說他們常相過從,希夷先生以「興代致治」期許宋帝,很可能深受呂祖的影響;(三)呂祖非常平民化,衪的靈跡度化及感應事蹟,深入民間,流傳得非常廣氾,「開拓民間道教新境」,厥功至偉。在衪的本傳中說衪「生而金形玉質,道骨仙風,貌似張子房,又似太史公」,故知呂祖的成就是有其夙故的。

呂祖亦仙亦神,是民間家喻戶曉,奉祀最廣,香火最盛的道教神仙,被列為八仙之一,其流傳於民間的聖蹟,多不勝數。相傳呂祖曾化為理髪匠而治癒明太祖的頭癩之症,因而民間理髪業者亦尊呂祖為祖師焉。

海蟾祖師聖紀

海蟾祖師,姓劉名操,字宗成,後樑燕地廣陵人,以明經舉甲第,仕燕任盧龍司馬,及劉守光僭稱燕帝時,累遷至相位,其時燕廷,外有樑唐諸強藩相侵,內則父子兄弟相殘,國祚難永,祖師苦之。平素欽崇黃老之學,好談性命之術,一日,正陽偕純陽二祖來訪,為演「清靜無為」之旨,及「金液還丹」之要,復以卵及金錢各十枚,累十卵於金錢之間為一塔形,祖師驚曰危哉,正陽祖曰:「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盡以其錢劈破擲之,化為青蚨翔對於空,升沉自如,祖師大悟,乃解綬從道,並絕家累,改名哲,字玄英,號「水蟾子」,修真於泰、華、終南之間,常乞討自養,遊戲人間,甚至為娼家擔酒服勤,不以為恥。後遁跡修真,隱居代州鳳凰山,授道馬自然、董凝陽、張紫陽等。張紫陽傳石杏林,石杏林傳薛道光,薛道光傳陳泥丸,陳泥丸再傳白玉蟾,是道教全真「南宗五祖」,如合張紫陽弟子劉永年及陳泥丸徒彭鶴林,即曰「南宗七真」。

海蟾祖師羽化於蒲州萬泉縣孤山南麓之登仙石,其時有白氣自師頂門而出,化鶴沖天。元朝至元年間贈「海蟾明悟宏道純佑真君」,元武宗加號曰「海蟾純佑帝君」。

重陽祖師聖紀

重陽祖師,是道教全真北宗之祖,姓王諱中孚,是宋時鹹陽大魏村人,生於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段二十二日,美鬚髯而目長過口,形質魁偉,任俠好義。家道殷實財雄鄉裏,原習儒術已通經史,又練刀箭而兼資文武。年二十七,乃易名世雄,字德威,赴武舉得中,年三十二,仕金任領兵校尉。某年歲飢,民多食孚亡有盜盡劫其資,日後獲盜,恕而不究,遠近尊為長者。四十七歲時,猛然省悟人生靡常,唯德是歸,乃毅然解印歸裏,並別妻離子,遊踨於雲水之鄉,置身於紅塵之外,越年在終南山得遇二仙,乃正陽、純陽二祖也,再三虔求,得密授金丹口訣,又飲之神水,自是盡斷諸緣,潛心焚修,乃大有得,後二年又遇二祖於醴泉觀,盡得金丹真旨,因再易名曰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二祖去後,更掘地為隧移居穴修,道乃大成旋赴東海崑崳山築庵。時有馬鈺,孫不二夫婦俱師事之,後又得譚長真、劉長生、丘長春、王玉陽、郝廣寧五人為徒,此即全真七子也,亦稱北七真,七真各開道派流傳不衰。已醜季秋,重陽子留王、丘二子於崑崳山,攜四真西歸,抵汴樑寓逆旅,呼丹陽等人付密語曰:「昔日純陽祖秘語云:『九轉成,入南京,得知友,赴蓬瀛。』吾將赴其約。」四子乞留世語,告曰:「我於安樂村呂道人庵壁上書矣,吾歸之後慎勿舉哀。」言訖枕左肱而化,眾皆號慟,師忽開目謂丹陽曰:「昔日甘河所得秘語五篇,今付汝。」復令入關中化眾生入道,次春並書「委形質」一詞存世,正月初四日召眾徒於榻前交待教務,乃奄然化昇,其時異香滿室,白鶴翔空,時在金世宗大定十年(西元一一七)住世五十八載。

按全真一派起於國土淪亡之際,旨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主張刻苦自勵,淡泊寡營,忍恥含垢,苦己利人,以正心誠意,少思寡慾而返其真,重視戒律修持,所謂全真,亦即「屏去幻妄,獨全其真。」「至純不雜,浩劫常存,一元之始祖,萬殊之大宗」者也,道教自然飄逸之思想形態因而大變,對道教文化影響深遠。

元武宗加重陽祖師道諱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魁斗星君聖紀

魁斗星君,又稱魁星爺、大魁夫子、魁星君,為廣義之五文昌之一(梓橦、呂祖、朱子、關聖、魁斗)。我國古代對北方天空所形成的北斗七星,各有命名,依春秋運斗樞載:(北斗七星,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斗)。文耀釣云:「斗者天之喉舌,玉衡屬杓,魁為璇璣」故斗魁一名璇璣,斗柄亦稱玉衡。古代星宿學家認為斗魁四星各有所示,如晉天文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而在民間信仰中,有「魁為參首」依據,含有魁首、第一之意,而魁首、第一又都是古今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因此轉而以星擬人託祀,將其形象具體化為金身鬼面,右足踏鰲魚,左足踢北斗,右手執筆,左手拿金寶,形象取「魁人蹺斗」而加以供奉。農曆七月七日為魁星爺聖誕。

另一說:魁星爺生前滿腹經綸,每試必高中,但因長相其醜,主考官在面試時,恐遭致議論,皆不予錄取,經過多次打擊、挫折、最後悲憤投水自殺,幸被鰲魚所救,將他載往天庭受玉帝封為「文魁星」,成為讀書人之守護神。民間雕塑魁星爺神像時便根據此典故,塑造麻臉,跛足,足踏鰲魚的魁星爺造型,而所謂「獨占鰲頭」之語亦本之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