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尊神

「城隍爺」,有省(都)城隍、府城隍、縣城隍的分別;在稱謂上,省(都)城隍又尊為「威靈公」,府城隍尊為「靈應侯」,縣城隍尊為「顯佑佰」。城隍爺的職權,其所以「有省」「府」「縣」城隍之不同,應與神界管轄區域之大小、職司高下有關。因為衪兼司陰陽兩界,所以特別普獲民間敬畏。

如從我國宗教史及有關文獻考證其源流,殊非短文所能詳述者。

城隍之名,最早見於「周」易泰卦的「城復於隍」;「禮記」的載述是:「天子大蠟八,水庸居其七;」「水庸」的大意是「水則隍也,庸則城也」,古代城牆之高者曰墉,「隍」即城池,有水曰池,無水曰隍,「隍」字從阜,皇作大君解,古代的「城」與「隍」,常依邑之大小及險要程度而修建的。城隍廟的興建,在三國時代已有建廟奉祀的記載,「春明夢餘錄」便說:「蕪湖城隍建於吳赤烏二年」,應該算是最早蓋的城隍廟,另在「北齊書,慕容儼傳」也說:「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爺:」更證明南北朝以前便有這座廟了。到了唐朝,全國各地都陸續增建城隍廟祭祀城隍漸見普遍;諸如張說、許遠、張九齡、韓愈、杜牧、李商隱等等各大名家,都散見有祭城隍的文告,大都是為了祈雨、求晴、招福、禳災。降至宋朝,已經無地不有城隍廟,而且朝廷對城隍也非常尊敬,或錫廟額,或頒封爵,而民間之傳說,常指以往忠良孝悌有德有學之士為城隍,而天子勅封忠義為城隍者亦有之(如明朝之秦景容及蘇州城隍春申君,杭州城隍周新),明太祖朱元璋還致函城隍,最初,封京師城隍以帝號,再封開封,臨濠、東和、平滁以王爵,府以公號,縣以侯號;不過到了洪武三年,又詔令去號。明以後,清朝對城隍的崇敬,更是有加無減,其措施有下列四項:一、通令各省、府、廳、縣建造城隍廟宇;二、把城隍祭祀列入正式祭典;三、凡地方官新上任,必須先卜吉日,親詣各該地的城隍廟舉行奉告典禮,然後視事;四、每月初一、十五兩日,要到城隍廟進香;尤其清廷領有台灣之後,以台灣新附,為加強置官設防,所以極力崇奉城隍爺,守城護隍以團結人心,即本而來也。

一般信徒認為城隍爺能兼司陰陽兩界,故若遇有一般地方官無法辦理之事,則多求助於城隍代予解決,省城隍治理一省的事務,稱為省主,縣城隍治理一縣的事務,稱為縣主,其制度一如我國古代人間的官衙。由於城隍主管陰陽兩界之事,負責眾生善惡考校及獎懲,故其屬神之中,置有記錄人民善惡,勾管人民城壽夭的文判,和執行懲處的武判;以及「延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增祿司」等六司,和拘魂制魄的白無常(閩台一帶稱之為謝將軍謝必安)、黑無常(閩台一帶稱之為范將軍范無救);與牛頭及馬面二位鬼卒代表。城隍廟嘗在正門之上懸吊大型算盤一面,意謂到此清算一切總賬,報應絲毫不爽,是道教中最具代表性的司過神,曾為我們的社會提供過長久的安定作用。昔日官設道教會的道紀司多設在府城隍廟,道會司多在縣城隍廟。

神農大帝聖紀

神農大帝,即上古時候的「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帝王世紀」有如下記述:「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 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烈山氏。」「括地志」上說:「厲山在隨州縣北百裏,山東有石穴,昔神農生於厲鄉,所謂烈山氏也。」足證神農氏是姓姜,生於厲鄉,長於姜水,起於烈山,而接帝位之後,又都於陳,徙於魯的。他在民間亦尊稱為「五穀大帝」禮月令有雲「母發令而待以防神農之事也」,注;「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以上資料,並舉以供士林參考。史又載炎帝在位百二十年崩,葬於長沙。

據古代文獻記述:「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有天、地、人三皇,也就是燧人、伏羲、神農三皇;「尚書大傳」說:「燧人以火紀,陽尊,故託羲皇於人;神農悉地力,種穀蔬,故託農皇於地。」事實上,他們三位還是開天闢地之後的大發明家,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教民熟食的方法;又親嘗百草,來醫治氏間的疾苦,並且樹立市集的規模,互通貨財;就這樣使初民的生活,大為改善,逐漸邁向文明的社會形態。所以,人們對三皇尤其神農大帝那造福百姓的恩澤和遺愛,感激之情,真是歷千世萬代而不衰的;因此,尊之為「先農」,尊之為「田祖」,尊之為「先嗇」,漢以後,歷代都「祠以一太牢」;清代雍正年間,更詔命各省府州縣,準擇地照九鄉所耕田畝九分的地方,設立先農壇,壇後並立廟,規定以紅質金字神牌作成先農神位,年年由地方官率老農致祭;而且每年天子頭一個祭典,便是「祈農」之祭,是在北京那巍峨的先農壇恭行大禮的,莊嚴穆肅,非常隆重。

關於神農大帝的神像,無論是在台灣或在大陸其他各省,都是塑的頭角崢嶸,袒胸露臂,腰圍樹葉,赤手跣足,十足的表示上古時代那開天闢地後原始的裝束,這是對的;然而「帝王世紀」的作者描述神農大帝為「人身牛首」,則應由神話學者作進一步探討;數千年前,先民還在和洪水猛獸博斗的時期,體態粗野,那是必然的,也許由於神農大帝生下來就額角高聳,豹頭環眼,因此傳說為「牛首」之形狀吧。神農大帝,並非神話裡的帝王,是和我們血肉相連,留給我們美好生活條件的祖先,所以中華民族的人民都稱之為炎黃子孫。

軒轅黃帝聖紀

軒轅黃帝,姓公孫,少典氏之子,母西喬氏之女,名附寶,在薄睡中,見強烈電光繞於北斗的樞星,照於四野感而有孕,懷胎二十四個月,才在壽丘生下黃帝。黃帝生而靈敏,非常聰明,相貌異於常人,從學於大項,曾居於姬水,所以又姓姬,相傳曾經發明車輛,故而又稱軒轅氏,十五歲即襲封為有熊國之君,因此也稱做有熊氏。

時神農氏八世孫榆罔為帝,暴虐無道,黃帝討伐也,在阪泉打敗榆罔,黃帝因而成為各諸侯國的領袖,以土德王,故而稱為「黃帝」。在位二十二年,蚩尤作亂,兄弟八十人,獸身人語,不食五穀,黃帝興兵征討,蚩尤作大霧,黃帝不能獲勝,於是齋戒禱天,西王母乃命九天玄天下降相助,並授給黃帝六甲六壬兵位之符,靈寶五帝策使鬼神之書,及五陰五陽遁玄之術,和印劍以及陰符經,再為製造夔牛鼓八十面,黃帝又造作指南車以辨方向,因而大破蚩尤於逐鹿而滅之,諸侯遂尊黃帝為共主,以取代神農之後人,時在西元前二六九七年。即位後乃命大撓研究五行的變化,探討北斗的運作,而作成了甲乙等十乾以名日,再立了子醜十二支以名月,又以鳥獸配屬十二辰以成六旬,這就是始造甲子。黃帝又因伏羲的三畫成卦,乃合八卦以成二十四氣,即以此作為紀曆定歲的根據。並且命蒼頡造字,始制書契,隸首定數,而成度量衡,伶倫定律呂,始定五音,歧伯作內經,少俞制鍼經,雍父作春,臣揮作弓,夷牟作矢,帝妃嫘祖養蠶為絲,曹胡造衣,伯餘造裳。黃帝看見浮葉而製造方舟,看到轉蓬之象而製作車輛,又造冠冕宮室,至此宮室器用,衣服舟車方始大備。

一日,黃帝晝寢,在夢中到了華胥國,國中沒有官長,人民沒有嗜慾,既不知道自私,也不知道愛憎,因為人民不知什麼是背逆和向順,所以就沒有利害和衝突,一切都是「自然而已」,黃帝醒而大悟,故此天下大治。

黃帝始作圓丘祭天,晚年想求高的道法,先拜九玄子為師,往又天台山受金液神丹之方,後來聽說廣成子有道,又到崆峒山師事廣成子,在位百年,乃採首山之銅,鑄九鼎於荊山之下,其鼎能卜吉凶存亡,不灼而沸,不伋而盈,且能自生五味,鼎成,有龍垂鬚下迎,黃帝就在其處乘龍昇天,後世稱之為「鼎湖昇天」。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我國文物制度的確立者,以有道而王天下,也是世間已知的學道、修道、行道、成道而昇天的第一人,故亦為道教的始祖,諱曰「元圃真人」。相傳黃帝發明衣冠、舟車,以故成衣及交通業者,均奉黃帝為祖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