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本佔據了臺灣,看到道教最富民族思想,如果不加以摧殘,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會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於是倡為「抑道揚佛」政策來打擊道教,因為佛教來自印度,雖然流傳到中國很久,但民族意識不深;且日本信佛的亦多,拿佛教作工具來打擊道教,
在他們認為這是最高明的決策,於是針對道教,推行兩種運動:一是神昇天運動;一是皇民化運動。前面說過,道教是以拜神敬祖為條件的,這一神昇天運動,就是摧殘拜神思想的皇民化運動,就是摧殘拜祖思想。這兩種運動就表面看、就內在想,都是很毒辣的!現在且將日人摧殘道教的進程,作一簡要的說明:
自從日本人決定了抑道揚佛政策之後,首先就來一次神昇天運動:從北部的新竹、苗栗開始(因為這兩縣客家人多,信神心理特別濃厚,神明會、祖宗會等組織也特別的多),第一步:先將廟宇裡面的神集合起來,將其中雕塑較優者,送入臺大土俗館陳列(光復後紛紛遷回),擇一日期,由天皇派一大臣致祭,其祭文似通不通,列舉一段,其大意:「神本在天上,臺灣百姓將神請到地上,對神是一種大不敬,我特別派大臣致祭,送神上天。」然後一火焚燒(臺灣通誌記載甚詳)。第二步:神燒了,還有廟存在,於是將廟產送給管理人,歸公歸私,全憑管理人私人處斷;管理人好的,就將道廟保留下來;不好的,就當作私產賣了,地方人士有講話的,說廟是大家修的,何能由私人出賣?於是賣主將所賣得的錢,朋比瓜分了—最後廟也沒有、神也沒有了。第三步:於是將廟產捐與濟美會、農事組合、工商組合,以為基金。這樣一來,神也沒有、廟也沒有、廟產也沒有,但是民間還有信徒、教徒。第四步:於是將戶口冊上宗教信仰欄一律加蓋「佛教」二字戳記;道士則降低其身份地位,不許有抬頭的機會。這樣一來,整個道教都連根拔除了。佛教就不然,佛教寺院的信徒和尚都是受到重視的,得到保護的;新竹市的城隍廟當時是要毀的(本來城隍、土地是道教的基本神明),迨日人來毀時,百姓皆曰:「此係佛寺,不能毀。」日本也弄不清,終於保存了。後來中南部的居民(道教信教徒)群起反對,日本政府做了一次神昇天以後,就沒有積極的進行了,但是宗教政策依然沒有變更。再談到皇民化運動,就是獎勵人民不拜祖先,將祖先牌位送給政府的,每一座賞白米三斗,但是台灣同胞沒有一家肯送的。聽說家裡不准供,於是就將牌位隱藏起來,現在各家的祖先牌位,都是光復以後拿出來的,其間有人造些假牌位送去,也是一個牌位三斗米。再就要求人民改姓,日人列了一張表,原來某姓人改為日本某姓,交給戶籍人員切實執行,改了姓的,每月的配額加發兩成,推行不久,我們勝利的鞭鞄響了,所以我道教雖受到了迫害,尚未受到連根拔掉的慘禍,這也是祖師保佑,得有「不幸中之大幸」的結果。
有人問到,台灣的廟何以道佛不分?要知道,道教廟裡有佛,佛教寺院裡是沒有道教神的。考宋史:宋太祖未得國前,識有道之士陳搏於華山,及即位,多用其策,力持寬大柔靖之旨,著為典章,無形中以道教為國教;傳至宋徽宗,迭受外族之壓迫,提倡民族主義,發揚道教思想,凡非民族文化蔚成之宗教,一律請出國門;以佛教在中國久,信者亦眾,遂允佛教教徒之請,詔佛歸道,此為歷史上著名之「宣和詔」。詔封釋迦佛為大覺金仙,菩薩為大士(嗣后道稱大士,佛稱菩薩),羅漢為尊者,和尚改德士。這樣一來,道佛混為一體,道教中設仙、佛合宗一派,以資容納。迨清入關,為分化漢族意念,不許唯道獨尊,倡儒、釋、道三教之說,分散國人視線(其實儒不視為宗教--民國四十六年內政部台內民字第一一O三二七號代電規定),終以朝廷倡之,竟發生離心作用,致使道教不振,民族思想不為人所重視,若非 國父孫中山先生登高一呼,則不知伊於胡底?日人佔據台灣,推行神昇天之際,臺胞見到摧殘者,專係道廟內之道教神,佛寺佛像都無關係,於是體念到千年前詔佛歸道的意旨,將金仙、大士、尊者等諸法像分別供於道教神一處,並將道廟改稱為寺,以惑日人的耳目,這樣一來,確收到相當效果,但現時一般人弄不清當時有這段原委的,反以為臺灣沒有道教,個個廟裡都與佛教有淵源了!那知道道廟拜佛,不是拜佛,是拜金仙:拜菩薩,是拜大士(觀音菩薩,是佛教之稱;觀音大士,是道教之稱);拜羅漢,是拜尊者;這是前人為保持中華文化的存在的一番用心啊!
到底道、佛兩教有何不同--
講起來道教與佛教在立論的基礎上實有相異之處,而作風上就有大大的不同了。佛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無色亦空;凡物之過程,成住壞空,終歸於空,有亦是空,無亦是空,禪宗頓悟,旨在悟空。是故,講來講去,總是一個空字了。
道教就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無生有,一有永有,無中有有,是謂妙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萬物:萬物有生,自然因動而生變化,長生長化,而無止境;有則恆有,不會再返於無;天地有靈,靈亦永有;無無為妙有,妙有為無無;道為有根,則有道;道永言有,故有神境,則有天人相發,天人相應,天人相顯,天人相通,天人相感,而道成。是故,佛門不言空而悟空,道門不悟有而言有。按我國黃河流域,居民朝出而逢和尚尼姑,必急速回轉,蓋有落空之兆;若逢老道或道士,必高興為禮,蓋前途光明有望,已見吉祥之徵,但佛教宗派很多,流行中國的十大宗派,照「南湖錄憶」的說法,僅「性」「相」兩宗,係來自印度,其他諸宗,皆為中國人士所創立。
中國人的學問,一種以儒學為宗,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近景;一種以老莊之學為宗,講求超物象,移天上於人間的遠景。以近景而言,有景可即,以遠景而言,亦有景可望。因是中國人所創立之宗派,其難超出一個「有」字,因是雖有佛學之創見,仍未離開道學之基礎。
道教講傳錄(現彙編為道教通詮,華岡出版公司出版)裡,對於道教教義及其中心思想說的很多。人家總說佛老之學,都是消極的,這點我們不敢苟同。「空」則自然流入消極,倒還可說:「有」則有希望,可以鼓勵進取,無為而無不為,你能說有消極的意思嗎?就老子的說法,雖有辭尊、居卑、謙退、容忍、不為天下先的說法,是把握著蓄勢待發,以退為進的姿態,這那裡有一點消極的意思?所以中華民族,是道教民族,是講禮讓的民族,先禮後兵的思想一直貫穿在人民心目中。
教義方面既有這麼大的出入,而教規、教儀、教派方面,因之也有特殊的不同了。除教派方面有些修為的方法,艱深秘奧,無法在短時間內加以口傳或講述外,道教有幾點在其他地方聽不到的,茲簡單的提出來介紹一下:
慈瑤宮轉貼自 道教總廟三清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