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儀尊王聖紀

(附保儀大夫及張、李、莫三王紀)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鬼谷仙師聖紀

鬼谷仙師,鄉裏氏名無可考,因居於鬼谷,所以自號鬼谷子,精於占卜之術而有道,時人尊曰「鬼谷先生」。「歷代真仙體道通鑑」說:「鬼谷先生,受道於老君,入雲氣山採樂,合服得道,顏如少童。居清溪之鬼谷。蘇秦、張儀問道於先生,先生曰:『聞道易,學道難,二子世心未冥,可學遊說,以適今時之宜,必得相其國矣;必不得相其死矣,若不懼,當相傳。』二子請學之,三年辭去。先生在人間數百歲,後不知所之。」是言先生是老君弟子,得藥而返老還童,有道且博學,居鬼谷時蘇秦、張儀師事之,壽高數百,不知所踨。「錄異記」云:「鬼谷先生是古代之真仙,姓王,自稱是黃帝裔,歷商、周兩代,後隨老君西至流沙,周朝末年東返,居漢濱鬼谷山,其弟子百餘人中,唯有蘇秦及張儀二人,貪戀紅塵不慕神仙之道,而學得縱橫之術。」後來蘇秦以合縱之策,而相六國以抗強秦,而張儀亦以連橫之術,仕秦以破六國之盟,世稱「縱橫家」。「仙傳拾遺」亦云:鬼谷子是晉人,名叫王詡,居住於清溪的鬼谷,因而自稱鬼谷子,精於占卜之術,所收的弟子全是名士,後來得道成仙。」相傳孫臏、龐涓亦隨鬼谷先生學習兵學及遁甲之術,二人亦均馳名於世。因此後世之道家、兵家、縱橫家、陰陽家及雜家者流,均師其術而奉之為祖師,尊稱為「鬼谷仙師」、「王禪老祖」。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孚佑帝君聖紀

孚佑帝君即純陽祖師,姓呂諱嵒,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號回道人,中原河中府永樂縣人。續文獻通考:「呂嵒字洞賓,蒲洲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已時生,異香滿室,天樂浮空,有白鶴飛人帳中忽不見。」辭海:「呂洞賓,唐京兆人,名嵒,一作巖;字洞賓,號純陽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年已六十四歲。因浪遊江湖,遇鍾離權,受延命之術。初居終南山,後權又攜之鶴嶺,悉傳以上真秘訣。洞賓既得道,兼明天遁劍,乃歷江、淮、湘潭、岳、顎、兩浙間,人莫能識,自回道人,世以為八仙之一,亦稱呂祖,元封「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神仙鑑云:「呂祖係古聖王皇覃氏降凡,於唐貞觀丙午四年四月十四日生,名紹先。父諱讓,初為太子右庶子,遷海洲刺史、母王夫人,就蓐於林檎樹下,異香滿徑、及長,身高八尺二寸,面淡黃,笑臉,微麻,三髭鬚,年二十,娶劉校尉女,雖結褵而未近之、武後時,二舉進士不第。天授二年,已四十六歲,父強命赴試,因與童寄兒,往長安,遇鍾離祖酒肆,授枕作『黃樑夢』醒而悟,遂棄家,隨鍾離祖至終南山鶴嶺修道,因改其名嵒,字洞賓。」呂祖彙集亦云:「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因遊長安,遇正陽祖師,同憩酒肆中,仙師親自執爨,炊「黃樑飯」,嵒困倦,仙師授以如意枕,遂就之熟睡,夢中升沉萬態,榮悴多端,恍然夢覺,炊尚未熟,不禁俯仰長嘆,仙師笑吟曰『黃樑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嵒驚問,仙師曰:子適來之夢,五十年間直同一瞬,得不足喜,喪何足憂,必須大覺,而後知此為一夢也,嵒乃感悟,遂拜仙師,求授度世之術。」呂祖全書呂祖本傳云:「呂祖既得鍾離祖之道,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初遊江淮試靈劍,除長蛟之害。至洞庭湖登岳陽樓獨酌,鍾離祖忽降曰:『來踐前約,上帝命汝及眷屬,悉居荊山洞府,子之名字,已注玉清籍中。』三月十八日引拜苦竹真君,傳日月交弁之法,年五十三歸宗廬山,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自是隱顯變化不一;唯其誓願宏大,是以浮沉濁世,行化度人,雖愚夫愚婦,罔不聞名起敬。」呂祖得道後,嘗於唐、宋、元、明間,歷顯靈異,而各地廟祀不絕。呂祖由仙道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前輩得道高人,與少陽帝君、正陽帝君、大道帝君、輔極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並開道教全真南北二宗,傳世文獻至多,著名經典則有大洞仙經、醒心經、破迷經及無極寶懺等,對道教貢獻之大,影響之深,罕與倫比。呂祖出生年份,有貞元四年及貞觀兩午等數種說法,尚無新的證據予以肯定某種記載,但民間紀念呂祖的慶典日則以四月十四日的神誕,及五月二十日的得道飛昇日為準。至有人撰文聲言呂祖曾經參黃能皈佛教的說法,不但荒誕不經,而且褻瀆神明,實在不足師法,但視呂祖法相莊嚴,仍然頭頂九樑華陽巾,身披八卦鶴敞衣,既未剃髪,又未另號法名,即是不攻自破,消除信仰汙染的最好證明。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機內相陸真人聖紀

真人姓陸,諱通,字接輿,春秋時之楚人,喜好養生之術。「高士傳」云:「楚昭王時,政令無常,陸通乃佯狂不仕,時人稱為楚狂。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其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晝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煮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孔子聞之欲與語,接輿趨而避之。窮耕於野,楚王聞其賢,遣使持金百鎰,車馬二駟往聘之,接輿不應,使者去,接輿妻從市來曰:『先生少而為義,豈老違之哉,門補車何深也,妾事先生窮耕以自食,親織以為衣,食飽衣煖,其樂自足矣,不如去之。』於是夫妻變名易姓,隱於蜀之峨嵋山,壽數百歲。」則真人不但是一位滿腹經綸,高風亮節的長者,而夫人也是一位賢淑絕倫,甘守淡泊的奇女,夫妻二人均能耕織自給,知足常樂而不為厚祿所動。道書以真人後遇老君度之,夫妻皆得成仙,蜀人世世見之。真人證位「天機內相」,與文始真人、道陵天師、淨明祖師同列「天府四相」。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祖-老子聖紀

老子,是道教各宗派共同的祖師,因此都奉衪為太上道祖或李老君。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隍尊神

「城隍爺」,有省(都)城隍、府城隍、縣城隍的分別;在稱謂上,省(都)城隍又尊為「威靈公」,府城隍尊為「靈應侯」,縣城隍尊為「顯佑佰」。城隍爺的職權,其所以「有省」「府」「縣」城隍之不同,應與神界管轄區域之大小、職司高下有關。因為衪兼司陰陽兩界,所以特別普獲民間敬畏。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靈二十八宿聖紀

四靈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合稱,分位四方,而綜領二十八宿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乙救苦天尊聖紀(附十方救苦天尊)

東極青華大帝,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故名救苦而炁化救苦天尊,因「天神貴者太乙,以配東帝。」所以諱稱「太乙救苦天尊」而綜禦萬類,並尊稱為「青玄上帝」。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極紫微大帝聖紀

北極紫微大帝,居於紫微垣。據晉書天文志,爾雅釋天篇之觀象現占云:北極星居於紫微宮中,又曰北辰星,天之最尊之星辰也。因為北極星正好在地軸北極正上方,故地球運轉,日月星辰亦隨之而移動,獨北極星在地球上視之恆為不動,先哲以之為眾星之樞紐,「譬如北辰而拱之」其說即源於此,道教奉之為北極大帝,統領眾星為星宿之最尊,且以之相應於人世,以其有主宰造化樞機,降福消災之神性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方五老及五方五帝聖紀

先秦經典中的「五行」觀念,大多不能備述,依道教神學論來說,「道藏」一書所載之「五行」「五方」資料,不僅有徵可信,而包容性亦至為寬廣,以下舉其大要,以為「五方五老」「五方五帝」探源之參考。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清道祖聖紀

三清道祖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之合稱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清三境-宇宙的生成

「三清」神格的考實,據道藏等經典及現代「宗教神學」來探究它,乃「持之有故」的論證態度,我們首須認知的課題是:「道」與「自然」二者,必「定位」於神格化人格化的基本概念上;向往古溯源時,更應嚴謹地採信「神格化宇宙」及「人格化道體」的相關文獻資料,此為學界均能認同的淺近之理。依太上老君說:「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母體,由此「體」生育而成的萬物,乃「道」所透顯出的「神性」與「自然力」,如「淵兮似萬物之宗」,要旨略同乎此。當先哲的心靈秩序,循此探索到了修己治世的原理時,則「道法自然」的規律感,應為人性道性神性的主客合一。如易經的「聖人與天地合其德」;如詩經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則」,都蘊有「宇宙神格化」「道體人格化」的意涵,而道教「三清三境」的具體印證,首當扣緊之第一步「發端」處,必本此求之。上引道德經各句具見四章及二十五章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徒的時代使命--

         

  宗教是有所宗以教民、有所本而化民,使世人心有所歸、性有所屬、情有所寄進而安定社會、福利蒼生、傳遞文化、保全民族的一種思想和行為。在人類的初民時期,宗教思想和活動就已經存在了,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進步,宗教的制度和形熊隨著時代的演進而趨於完美,而宗教對人類的潛移默化、文化歷史以及精神文明,無疑的提供了最大的努力和貢獻!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徒信誓簡述--

         

一、道教為中華民族固有宗教,崇尚自然、敬天法祖,獎勵民族道德。認定「凡有功德於民者」,死後晉封為神。「潛修精進積功累行者」,可以成仙。故道教宮廟供奉多神,不排斥任何宗教,在國內與民俗相揉和,匯成中華文化。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教徒登記規則--         壬戌歲道教長老會議修訂施行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道教?道教是什麼?--

           

    宗教就是有所宗以教民,有所本以化民,使萬民心有所歸,性有所屬,情有所寄,進而安定社會,福利蒼生,使世間永無仇恨而充滿愛心,兼善天下而至善至美的一種思想和行為。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齋期--

    

     守齋:除長齋外,各有定期。初真十誡中有「不得飲量過差,食肉違禁」之規定。意即道者可飲酒,以不醉為度,蓋醉則酗酒失儀;可食肉,故道廚稱仙麟館(示仙饌麟脯之意),然不得違禁。譬之作清醮時,祈求清吉平安,首事之家或全區信眾,咸宜齋戒,以表悃誠,上邀天鑒;若在此期內(自掛榜揚旛起至收旛撤榜止)食肉,則是違禁。另有兩厭,不可不知:「天厭雁、地厭犬」,蓋正義公理為道德之源泉,「雁」、「犬」重義,故學法者多不食。亦有個人表達虔誠,自行規定初一、十五、或初九、十九、廿九、或諸天神聖誕日齋戒者。花素之定期不一而足,要在信者自定,或奉師囑而遵守之。  「太上洞玄靈寶福日妙經」中定有正期齋日,錄述於次,以備參考: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教旗與教歌

道教教旗樣式

教旗規格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以台灣道教、佛教不分--

 

    自從日本佔據了臺灣,看到道教最富民族思想,如果不加以摧殘,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會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於是倡為「抑道揚佛」政策來打擊道教,因為佛教來自印度,雖然流傳到中國很久,但民族意識不深;且日本信佛的亦多,拿佛教作工具來打擊道教,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寖衰時期--

 

  明代之興,起自紅巾,紅巾之始,創自韓山童,以儒生入道教,假金仙彌勒之名,稱彌勒教,秘密宣傳復國,又自謂係宋後,用心良苦,歷時多年,徒眾大盛,因元失政,起而舉事,初遭失敗,山童以身殉難,而徒眾分南瑣、北瑣,各地競起。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