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說劍第卅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外物第廿六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而旡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雜篇(第23~33篇)

庚桑楚第廿三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居三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洒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山木第廿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秋水第十七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小,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天道第十三

天道運而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旡所積,故海內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聖人休焉。休則虛,虛則實,實則倫矣。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靜則旡為,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夫虛靜恬淡寂漠旡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進為而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靜而聖,動而王,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莊子曰:「吾師乎,吾師乎!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知天樂者,旡天怨,旡人非,旡物累,旡鬼責。故曰: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言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天樂者,聖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外篇(第8~22篇)

駢拇第八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連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內篇(第1~7篇)

德充符第五

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

內篇(第1~7篇)

逍遙遊第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陰符經註】

               嵩隱子石和陽述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小咒與持咒功德

一.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無佛馱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具大悲心者 怛姪他 唵砟羯囉伐底 震多末尼 摩訶鉢蹬彌 嚕嚕嚕嚕 底瑟吒  叡囉阿羯利 沙夜吽 癹莎訶 唵 鉢蹋摩 震多末尼 笍腊吽 唵 跋喇陀鉢亶謎吽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彌勒真經

開經偈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壽生經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6 Mon 2010 17:10

薑獨來獨往東西方數千年,從食用到藥用,魅力始終不減。但你可知道,家家戶戶廚房中不難找到的生薑,是天然的抗噁心藥?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三世因果經

                                                        後漢沙門     安世高譯

爾時  阿難陀尊者  在靈山會上  一千二百五人俱  阿難頂禮合掌  遶佛三匝  胡跪合掌  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閻浮提  一切眾生  末法時至  多生不善  不敬三寶  不重父母  無有三綱   五倫雜亂  貧窮下賤  六根不足  終日殺生害命  富貴貧窮  亦不平等  是何果報  望 世尊慈悲  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

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卷上

  爾時元始天尊在九清妙境三元寶宮、御劫仞臺中騫木林下,陞七寶妙座,與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諸君丈人、諸天帝君、十方无極飛天神王、三界五帝大魔王,三界群仙一時同至,皆駕八景鸞輿,五色瓊輦,麟馭羽騎,鳳葆龍旅,遊空飛步,吟詠洞章,朝贊天尊,總校圖錄,拔度生死。時有諸天帝君、王妃、玉女、妙香天女等眾,嚴整衣冠,從容雅步,燒香散華作禮,端拱侍立,歌詠仙章。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壇元帥真經

淨三業咒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聖帝君戒淫經

帝君曰:「淫為萬惡之首,孝乃百行之先。」淫人者,殺其三世,一經敗露,醜行遍傳。父不以為女,夫不以為妻,子不以為母,甚至刀懸頸項,男女並亡。拋尸露骨,辱及宗親。問誰家之女流,全無教誨。問誰氏之男子,竟類馬牛。一或贈芍采蘭,兩情更密,致使藥毒親夫,官府問罪,極刑定讞,魂散魄消,父子悲號,母女抱痛,萬人笑罵,悔何及焉。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