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瑤宮

                                        無極瑤池金母 苦海南針真經


開經偈

金母大慈悲,親口真經傳;慈航超苦海,改惡向善遷。修身明大道,

養性悟真詮;功果圓滿日,快樂證神仙。

開經讚

慈悲金母,普度善緣。龍華勝會望收圓。諷誦抱志虔,九二殘靈可登極樂天。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 西王金母大天尊 (三稱九叩)

是時

西王金母,在  無極瑤池 命 許飛瓊仙姑 恭傳  經言。

金母曰:鴻濛初開,萬類皆無。天以一而生陽,陽靜而虛;

地以二而生陰,陰動而實;人生於三,半陰半陽。乾坤乃定、三才齊現。氣分陰陽而判兩儀。

陰陽者,玄氣之所分;天地者,玄氣之所化。

陰陽而分晝夜;寒暑而成歲時。日諸月往,循環不息。

木公採藥,安爐置鼎;金母鍊丹,運陰轉陽。

中央真氣而生人;左右餘氣而化物。從此,人生人,流傳不息;由此,物生物,繼續無窮。至今甲子,六萬餘年。

人得五行之秀,靈超萬物;物得五行之偏,靈不及人。

養我生身,無物不備。有幸為人,不知修持,一旦失此人身,再復自難矣!

偈曰:萬劫千生得為人,須知前世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

此詩指迷格言,修道者宜悟之。

先天大道,玄妙難測,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本乎無極,而生太極。道者,太空之真氣,人生至寶。

天地為之所創造;萬物為之所生成。旋轉陰陽之間,充滿大地之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天地,化育群倫。

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必悟「陰陽之理」。

陽屬火,火多必燥,謂之「孤陽不長」;

陰屬水,水多必溢,謂之「孤陰不生」。

陽極陰生,陰極陽生。陽盛陰衰,則抑陽以扶陰;陰盛陽衰,則抑陰以扶陽。乃制陰水有餘,需補陽火不足。

欲成仙佛,必要純陽;欲作聖神,必須無陰。

人生在世,不知醒覺,消陰長陽,待至陽盡陰純而成鬼。

若能早覺,修煉大道,保固性命,待至陰盡陽純而成仙。

天地間有鬼神,而人亦有鬼神。神則屬陽,鬼則屬陰。

陽者主善無惡,陰者主惡無善。

人心一念之善,陽神康泰;人心一念之惡,陰鬼欺凌。

善惡兩徒,憑人自作自受。

修道之士,需要明白,兩重天地,四個陰陽。

坎離相投,謂之「後天地」;乾坤交益,謂之「先天地」。

甲木為陽,乙木為陰;丙火為陽,丁水為陰;庚金為陽,辛金為陰;壬水為陽,癸水為陰。

知此兩重天地之作用,四個陰陽之會合。

深研「陰陽造化」之學,並務「性命雙修」之理。

兩者並行,一心貫徹,自得「復命歸根」之理。

人生覆載之中,最寶貴者修道。

修道者「修其身、靜其心;養其性、鍊其命」。

所謂「修身」者:修養「端正品德」,栽培高尚人格。

習勞苦以盡職,崇節儉以養廉,「處世之理」。

勤學問以廣識,戒傲慢以正品,「修身之道」。

在家首重「道德」,次尚「綱常」。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相敬相賓。

長幼有序,輩分有分。一家和氣,人倫圓滿。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家道必昌,子孫必旺。

應知「行善積德」,乃為「後世造福」。

在外待人,忠誠無私,處世勤勉自誠。內存敬心,外守禮貌。臨財以廉,處世以正;治心以直,省身以誠。

待人接物,禮讓為懷。守國法,莫越軌;知廉恥,寬度量。

一言一行,必期有益於人;一舉一動,務求無害於世。

時時存惻隱之心,行願力以度人;

刻刻抱慈悲之念,修功果以利己。

勤儉則品高,不以物欲擾其私,不以奢侈污其行。

正氣則德重,不以酒色亂其志,不以名利亂其心。

上則顯宗耀祖、流芳祖德;下則繼子傳孫,光前裕後。

所謂「靜心」者:一塵不染為之「清」;萬念不生謂之「靜」。

欲見「本性」,必須「心靜」;心不靜,「參禪」難以「通神」。

欲明「本心」,務宜「性明」;性不明,「處世」難得「受益」。

先天之心,清靜無垢;後天之心,情欲有污。

「靜」之一字,妙理無窮。

「養性」克復「先天之命」,必須「消除邪念」;

「煉命」保全「後天之性」,物宜「靜悟玄功」。

道言「修真養性」,非靜不能修與養也。

佛言「明心見性」,非靜不能明與見也。

儒言「窮理盡性」,非靜不能窮與盡也。

是故,「定靜之功」,乃三教之命脈。

「靜寂」則「虛」,虛極氣清,氣清「大道」則明;

「妙極」則「玄」,玄極心悟,心悟「真常」則得。

心靜則神清,心動則神昏。塵無風則不起,心無欲則長靜。

非禮勿視,眼之靜;非禮勿聽,耳之靜;非禮勿言,口之靜;非禮勿動,身之靜。

有慾念必除,有妄念必消;有私念必戒,有貪念必滅。

念消則私盡,私盡則慾除;慾除則陽純,陽純則陰滅。

古詩云:「妄念一生則神遷,神遷六賊亂心田;心田一亂身無主,六道輪迴在眼前。」

「性命之道」,玄妙無窮。必知「性命雙修」,以臻其用。

道在「理氣」,理不通,氣不聚,未可言道也。

道在「性命」,性不養,命不鍊,未足言道矣。

性之於人,或優或劣;命之於性,或長或短。

當知「性」要養;而「命」更要鍊。

離中「元靈」曰「性」,「養性」於「全真」。

坎中「元精」曰「命」,「煉命」於「格物」。

天人「性命」之學,三教聖人傳世久矣。

「養性」者:培養「先天靈性」,認明「本來面目」。

外對境以「忘情」;內虛空而「絕慾」。

不著於「空」,不著於「色」;不著於「實」,不著於「虛」。

萬物皆空,而靈自明;一塵不染,而性自見。

心則道,道則天,知心則知道,知天性則靈。

靈則玄,養性則養靈、養玄。

「言、動、視、聽」必求守禮;「喜、怒、哀、樂」必求中節。

「謙、讓、友、悌」必求盡道:「飲、食、衣、服」必求適宜。

未來不思,過去不憶。世世不較長短,處處長存涵養。

身無慾,而「靈」自定;心無貪,而「性」亦純。

看人作惡,需檢點自己之過,方免有失。

遇人樂善,應勤勉自己之功,庶幾有成。

「三心」了、「四相」飛:「六根」靜、「七情」除。

性似虛空,心如明月,煉成法體,歷劫不壞。

「煉命」者,鍛煉「精、氣、神」,以復其命也。

「精氣神」三寶,乃人生精華。

「固精、守氣」,延生「妙藥」;「養氣、安神」,保命「金丹」。

無精不能生氣,無氣不能化神,無神不能還虛,靈性自難圓明。

精氣充足,則先天可復;氣充神旺,則大道可成。

氣由精生,固精必須寡慾;神自氣化,養氣務宜絕思。

固精養養之妙訣,煉神還虛玄功。靜者易悟,動者難明。

由精化為純真之氣,由氣煉成純陽之體,由神還到清靜之虛。

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水火融合,萬劫不壞、永生不滅。

昔日仙家煉丹之法,將人「凡精、凡氣、凡神」;或「元精、元氣、元神」,攝精以固氣、養氣以凝神、守神以還虛。

得全人之大命,乃人生之至寶。

欲求「返本還源」,必煉「性命之功」。

修道之士,欲修性命,不可執於命,亦不可執於性。

當知「性命雙修」,方得「入法之門」。

養「五氣」以調元,煉「三寶」以復始。

脫離生死之門,而歸虛空之境。不歸仙道,亦可永生矣。

詩曰:「道鍊先天悟妙玄,雙修性命貴心專;欲求不死長生訣,朝夕參禪志要堅。」

「參禪」之道,「陰陽造化」之理也。

修鍊得法,證佛成仙;盲修瞎鍊,亦能致命。

「參禪、靜坐」功夫,必須「內外雙修」。

「樂善」以修「外功」;「參禪」而鍊「內果」。

「善」不修,「業障」難消;「禪」不參,「道果」難成。

先從「外功」立,而後「內果」成。

若無外功,道基不全。「內果」皆賴「外功」,相輔助而成也。

樂善貴在能耐,耐而能久;參禪貴在能勤,勤而能堅。

參禪之道,最要「寡欲靜神」;

靜坐之功,不外「存誠棄妄」。朝夕修持,抱元守一。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靜坐貴能「誠」,坐不誠,則性不能「光明」。

靜坐貴能「默」,坐不默,則心不能「虛空」。

靜坐貴能靜,坐不靜,則神不能充凝。參禪者,至靜慮也。

初學之士:起居有則、飲食有節、睡眠定時。

戒煙斷酒、控制體力,不使體火中盛。永保心明氣清。

入坐之先,心平氣和、寬衣解帶。

坐向東方、兩足屈盤、雙手扣住。依法修持,邪念不生,

鎮守「玄關」,坐之日久,自然「迴光返照」。

「參禪靜坐」之時間,以「子、午,卯、酉」為宜。

子時為陰極、陽生之侯;午時為陽極、陰生之間。

此時靜坐,坎離相繼。可奪天地之正氣,並運造化之真靈。

年老弱者,子午為宜。鍛煉丹藥,以其水火相繼。

「調息」功夫,最為重要。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息乃人生「性命之源」,人生性命寄託在此。呼吸若斷,

「性命」難保。一呼一吸,宜緩宜長。聲氣不粗,似有似無。直到丹田,充滿肺經,體中濁氣盡量排出,則百病諸症自消!

「禪」者,至善之品,需耐力而鍊之。

得寸進尺,參天地之陰陽;由淺入深,悟鉛汞之玄妙。

自古自今,修道者多,何以成道者少?

其弊有三:

生居塵世,貪戀富貴,未肯樂善。非為妄作,視財如命,不知反悔,此其一。

心存奇異,迷惑旁門。不尊師、不重道,此其二。

或前世冤孽未盡,或今生道德有虧。只知參禪,不知懺悔。「三綱、五常」不守,「四維、八德」全無;爭名奪利,沉迷酒色,此其三。

煉道非易,志在至誠。外功立足,內果充盈。龍華盛會,來面母儀。指點數篇,心版永銘。

詩曰:是人及早學仙家,不必貪戀酒色花;棄假修真真不假,掃邪悟道道不邪。

 

東華帝君  讚曰:

苦海南針至妙玄,普渡殘靈作慈船;經文點破生死竅,大道精華慈母傳。

人列「三才」,靈超萬物。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

皆因不知「消長之理」。

與仙佛同體,而不能與仙佛同超證者,皆因不知「先天之道」。

世間難得者「人」,人生難得者「道」。

道在人身曰「性」,道在天體曰「玄」。

不明「大道、真理」,難得「了道、成道」。

今逢末劫,人心不古,道德弗守,綱常全廢。  仰荷

金母傷時憫世,為念九二殘靈,沉迷苦海,尚未收圓。

廣發「慈悲之心」,大開「方便之門」。

親傳「苦海南針」,盡述「大道之訣」。

以期盼迷兒回頭道岸,以免墜落地獄,而難歸「極樂之天」。

欲誦者易悟,其文意淺白。希勿棄而不誦,更勿誦之不修。

庶幾不負度世之慈衷。

完經偈

朝夕誦真經,四季亨利貞;向善培妙果,養性智慧生。

勤心參玉版,學道道早成;命宮除惡矐,顯達子孫榮。

 

完經讚

傳經牖世,金母慈悲。闡述大道洩玄機,聖訓作良規。

口誦心維,禍患永消除。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天王母大天尊  三稱九叩

 

無極瑤池金母「苦海南針真經」 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