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蘆薈的神奇功效

2008-09-25 14:20:40        華夏經緯網

  蘆薈,性味苦、寒,無毒。歸肝、心、脾經。功能瀉下通便、清肝泄熱、消疳殺蟲。主治熱結便秘、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癬瘡、痔瘺、萎縮性鼻炎、瘰疬……解巴豆毒。用量1~2克,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敷患處。孕婦忌服。

  蘆薈苦寒,主要成分為蘆薈大黃素苷、異蘆薈大黃素苷、蘆薈苷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蘆薈對腸胃病、肝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輔助療效,尤其對各種灼傷、燙傷和曬傷有顯著療效,且可能有抑制病毒、黴菌和癌細胞的作用。

  近年來,人們又發現蘆薈在美容上也有神奇的功效,它的不少成分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作用,可使頭髮黑而亮,加速皮膚新陳代謝,減輕面部皺紋生成,增強彈性,使皮膚光澤豐潤,對皮膚粗糙、雀斑、疤痕、痤瘡等亦有療效。

  家養心得

  蘆薈為百合科肉質多漿植物,喜陽,忌潮濕,較易栽培,家養可盆花栽培。蘆薈繁殖容易,在早期結合換盆分株,還可剪取生長充實的老株頂端扦插繁殖。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蘆薈在15℃~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每年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松土除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古方應用

  當歸龍薈丸(《宣明論》):當歸、龍膽草、蘆薈、黃芩、梔子、黃連、黃柏、大黃、青黛、木香、麝香,治肝膽實火、頭暈目眩、神志不寧,甚至驚悸抽搐、譫語發狂,或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等。

  常用藥膳、藥茶

  日本蘆薈專家推薦日本蘆薈的日服量,人與人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標準量一般為每日生葉15克,而乾燥葉或粉末為0.6克,最高上限量從成分上看是標準量的10倍。

  便秘患者的日限量是標準量的2倍,甚至3~4倍。腹瀉患者的日限量是標準量的1/2左右。只要不腹瀉,多服用的效果也自然明顯得多,而且連續服用也沒有副作用。

  食用蘆薈,應當選用它的葉肉部分,在把蘆薈表皮除去的同時,也把蘆薈的苦味素去除掉。葉片葉肉部分燒燙幾分鐘,即把表皮和葉肉結合部的藥腥味除去,這樣就可以食用了。

  麥冬蘆薈決明茶麥冬6粒,決明子20粒,鮮蘆薈肉8小塊(1釐米大小),開水衝飲。可潤腸通便、滋陰生津、保肝排毒,女士常服可養顏明眸、預防小葉增生、乳房腫塊等。

  椰香蘆薈煲烏雞椰子1隻,蘆薈200克,烏雞1隻,黃芪25克。一起放入熬好的高湯,上鍋蒸3小時。調理氣血,美容養顏,體虛、脾虛女性宜飲用。

  提醒:不是所有的蘆薈都可以食用,即使是“可食用蘆薈”也可能對特定人群造成傷害。

  據介紹,蘆薈約有300多個品種,可入藥的僅十多種,能食用的僅幾種。即使可以食用,蘆薈也需控制食用,而誤食觀賞性蘆薈,則會因中毒引發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血便等。

  早在2002年,衛生部將蘆薈歸入“可用於保健食品名單”,只允許用於藥品和保健食品,不能作為普通食品。蘆薈品種多、差異大,體質不同食用後反應不同,故體質虛弱者、少兒慎用。過食致腹痛腹瀉,個別體質過敏者可導致皮膚紅腫、粗糙等不良反應。婦女孕期、經期禁用。

  內服注意事項

  注意蘆薈鮮葉和幹塊的區別

  新鮮蘆薈葉不僅具有蘆薈幹塊的各種功能,而且藥性較蘆薈幹塊更溫和,特別是新鮮蘆薈所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聚糖能提高人體生理機能,促進人體健康,改善免疫,是蘆薈幹塊所不及的。

  食用蘆薈新鮮葉片需要注意對象適宜性

  蘆薈是一種清熱解毒峻下之藥,體質虛弱或者脾胃虛寒者應謹慎服用。

  服用蘆薈新鮮葉片要適量

  成年女性,每天可服用長3釐米、寬4釐米的蘆薈葉肉1塊。強壯男性,可適當增加(一般可加10%~20%)。小孩和老人,則應酌情減少。妊娠和經期的婦女應避免服用蘆薈。

  切忌把龍舌蘭誤作蘆薈

  龍舌蘭和蘆薈植物形態相似,龍舌蘭是有毒的,所以切不要誤食。蘆薈品種除了少數幾種如木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可以食用鮮葉外,大多數品種只是觀賞植物,有些蘆薈品種還是有毒的,誤食後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39健康網社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iyi2010 的頭像
    leiyi2010

    慈瑤宮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