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聖紀

  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古代稱仙姑者,多為道姑或民間仙娘,唐宋以來,筆記志乘中記載有"何仙姑"多人。福建、兩廣、浙江、安徽等地都有各種關於她的傳說,其中以廣州增城的何仙姑傳誦最廣。相傳她名何秀姑,為何泰之女,生於唐武則天時代,十五歲時夢神人教食雲粉,遂輕身如飛,往來山頂,採食山果,事母謹孝。後遇呂純陽,授以一桃,食後不飢不渴,遂行辟穀,洞知人事休咎,頗為靈驗,鄉人奉為神明,專門建樓供她居住,武則天聞其名,遣使召請,中途不知所之。現廣州增城尚有何仙姑廟,每逢仙姑誕生,是日四方鄉人雲集,或唱大戲或做道場,舉行慶祀,相沿成俗。 今日是何仙姑聖誕日,另一說是農曆三月七日

武財神--趙元帥聖紀

  武財神--趙元帥聖記 「玄壇元帥」,俗稱「趙玄壇」,道諱稱為「上清如意金輪院正一玄壇趙元帥」,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民間也將衪奉為武財神。據「實錄」上記載:趙公明是「日之精」。上古時候,十個太陽同時出來作祟,帝堯命后羿射下九個都落在青城變成了九個鬼王,其中八個都發病害人,只有一個變成了人,騎著黑虎,手執銀鞭,在蜀中隱居下來。這個變成了人的,就是趙公明。後來,天師張道陵請他守護丹室,等丹鍊成之後,他也分得一份。從此他也能變化無窮,法力大增。天師又請他守護玄壇,稱為「玄壇元帥」,天師昇天以後,特別向天庭保舉,封他為「天將」。又據「搜神記」說:趙元帥自秦時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奉玉帝召為神霄副帥。按趙元帥乃是皓廷霄度天慧覺昏梵炁所化的法身,故在實錄上說衪是「日之精」。在「台灣省通志」記載:「趙元帥,姓趙,名光明,紫雲默結,身長九尺,面帶怒容,隨帶七十二環索,持三十六節鐵鞭,黑虎前印,降在三月十六日。」封神榜中說:趙光明原在峨嵋山羅浮洞修真學道,紂王的太師聞仲征伐西歧,邀他下山助陣,後來陣亡,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並命他率領四位正神,如「進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鄧九公,「利市仙翁」姚少司;招財、進寶、納珍、利市全都有了,所以被民間奉為「財神爺」,也就是盛稱為文武財神爺的「武財神」,並且合稱為五路財神,而成為商家最崇信的神明。

法主公聖紀

   法主公,或稱張公法主、都天聖君、張聖公、張聖真君、張法主公聖君等,為福建省永春安溪一帶居民所篤信的神明,因他的法術強大,一般道士都祭拜。 據說,法主公,姓張,兄弟三人,武藝精通。聽說永春九龍潭石牛洞有一條千年大蛇,能化人形,為害地方,每年需獻活人祭拜,不然,就會發生水患、風災、虫害,民不聊生。進入洞中,圍攻怪蛇。當姓張的扼住蛇頭,怪蛇向他噴出一道黑煙,使他顏面變黑。姓蕭的水中拿大斧、亂砍蛇身,在怪蛇掙扎中,誤傷了姓洪的額頭。因此姓蕭的急得滿臉通紅。結果怪蛇被除,三人也化成煙升天而去。因此法主公有三尊神像,一尊黑面,一尊紅面、一尊額部有一條刀痕。法主公是福建渡海帶來的守護神,又稱「張聖君」、「都天聖君」、「張公法王」、「張法主公聖君」。法主公包含了三位神明,民間因為他們法力無邊而信奉他們。

  在台灣,法主公的誕辰祭日照例要舉行盛大的迎神會,稱之為「大龜會」。廟裡會先準備麵製的紅龜,以及糯米製的紅龜粿,讓善信們向神祈求,謂之「乞龜」。乞求時要先在管事處登記,等到第二年必須還願,且須加倍奉還,如果滿三年未還者,管事就將他的姓名寫在紅紙上,貼在廟牆上,俗稱「龜上壁」。還願時,有些人會演戲酬神,鑼鼓喧天,送迎大龜,謂之「還t」。「乞龜」和「還龜」是祭法主公的重點活動。

南斗星君聖紀

  南斗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也就是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因與北斗相對,故稱南斗。

  古代已流行南斗信仰。"星經"說: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亦主宰相爵祿之位,可見它是相當重要的;後來民間流行"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說法,南斗六星神格,化成為司命主壽的六位星君。 "上清經"記述: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宮,是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宮,是司祿星君;第三天樑宮,是延壽星君;第四天同宮,是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宮,是度厄星君;第六天機宮,是上生星君。總稱六司星君。專奉祀南斗星君的廟宇稱南斗生君廟,因南斗專掌生存,故民間又稱為"延壽司"。 九月初一日是南斗星君聖誕日

南嶽大帝聖紀

  南嶽衡山是五嶽之一,漢代所祀南嶽,經廬江邵天柱山,隋唐以後,改祝湖南衡山。

道經宣稱南嶽神君名叫"崇覃"(一說姓丹名靈峙),主星辰分野,兼水族魚龍之事。常服朱光袍,戴九丹日精冠,佩夜光天真印乘赤龍,領神仙七萬眾。傳說青城山為其丈人,霍山為其儲君,廬山為其使者。

  唐玄宗時,封南嶽神君為"司天王",宋真宗時加封為"司天昭聖帝",以景明皇后配禮。自宋代起,民間有"衡嶽借兵"的傳說。"癸辛雜誌"記載,衡嶽之廟,四門皆有侍郎神,唯北門主兵。朝廷每次調兵征戰,都要事先差官致,以其門開尺寸計出兵的數量,戰事完畢後遺使告謝。舊時全國各地普遍建有南嶽廟。道教大辭典785

張三豐聖紀

  張三豐為元末明初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寶,號玄玄子。由於他平時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遼東懿州人,又傳為張天師後裔,傳說他體姿豐偉,大耳圓目,龜形鶴背,鬚髯如戟,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破衣,披一領蓑衣,一餐能食升米,或數月不食,能預知吉凶禍福,人以為神,終生浪遊,行無定止。曾在寶雞金台觀死而復活,道徒稱他為"陽神出遊",多次往來武中,結草廬居住,修煉丹道,並預言此山日後必定大興,囑其弟子"善守香火"。後入四川,在青城山和鶴鳴山中訪真攬勝,明太祖洪武十七年自題為"大元遺老張三豐自記於武當山天柱峰之草蘆"洪武廿四年朱元璋派使者遍尋不著,明成祖永樂年間大修武當山,專為張三豐修建"遇真宮";明英宗天順三年,封為"通微顯化真人"。

  張三豐認為,自古道法流傳,分為正、邪二教,而儒、道、佛三教皆為正教,踓然創始人不同,但修己利人,其趨一也,主張修道者就是修陰、陽、性、命之道,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這是張三豐內丹思想中的卓越之處。

張果老聖紀

  八仙之一,據史籍記載,張果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原為唐代道士,擅長法術,常隱居在恆州中條山,往來汾晉之間,世人相傳他活了數百歲,尊稱為張果老。唐太宗、高宗聞其名,派使者召請入京,皆不去;武則天時,不得已奉詔出山,走到半路佯死又未去成;唐玄宗遣使固請,乃入宮,玄宗見其容顏衰老,問得道之人何故如此,張果大言回答說,他是帝堯丙子歲時人,曾任侍中之職,帝深信不疑,不久擢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玄宗欲以玉真公主下嫁張果,因唱道:"娶婦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喜,我以可畏",故不奉詔,懇辭還山,走到半路,卒於恆山蒲吾縣;弟子說他"尸解成仙",玄宗下令在當地建棲霞觀以奉祀,民間傳說他常背負一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勸化世人。所乘白驢,日行萬里,夜間折疊如紙,放於箱中,白晝以水噀之還成一驢。後人題詩說:"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以警喻世人。

 道教大辭典980 張果老生日不一有七月八日亦有十一月廿六日

淨明祖師許真君聖紀

道教淨明派祖師,姓許名遜字敬之,後世多稱「許旌陽」或「許真君」。父名肅,世居許昌,漢末避亂而遷居南昌。其母夜夢,有金鳳啣珠墜於掌中,吞食而有孕,於吳赤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祖師降凡,少而穎悟,長通經史,並通曉天文、地理、音律、五行、讖緯之書,尤好神仙修煉之術,擇棲西山之陽的逍遙山,專以修煉為事,不久被任命為旌陽縣令,後來測知晉室終將衰敗,乃棄官歸山,一日忽有女童五人,各持寶劍一口前來相贈,雖感驚異但仍受之,而且承授劍術。旋即即前往丹陽,投拜黃堂女師諶姆為師,學得銅符、金丹、寶經、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步之術,及淨明五雷諸法,道成而遊歷各地,蕩妖除魔,為民袪患,尤以斬海昏之蛇魔,誅長沙之蛟精,最為後世所樂道。

孝武二年,時年已一百三十六歲,八月初一日,有仙人自天而降,告真君曰:「奉玉皇詔,授子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八月十五日,白晝拔宅飛昇,雞犬亦相隨之,只留下修行鍾一口及石函一方,拔宅之際又掉下一藥臼,及一車轂留在世間,裏人就地立祠,累經增修,廟貌巍峨,即今之西山萬壽宮,亦屬淨明道派之祖庭。

宋徽宗勅封為「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證位為「天樞使相」為天府四相之一,亦主泰、玄、都三省之一的泰省,曾設淨明法壇於西山傳授法籙,是淨明派之祖。

閭山派屬淨明道之支流,在閩設有閭山大法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yi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